手寫字是有溫度的,寫的過程更是無可取代的一部分。孩童學習寫字的過程中,如果可以充分引導,使其感受到當中自然的韻律,將會是 愛上寫字的契機。
我們從小學習的範字標楷體,因為屬於「印刷字」,所以特別要求方正、空間均等,卻同時削弱了每個字的個性。更進一步,當印刷字之筆畫的連接與否、筆畫的方向、長短對比等,都被當成絕對的標準樣式,進而去要求每個學習寫字的孩童,那寫字與不自在、不愉快的情緒感受之連結,很自然就強化了。
其實,如果參照書法史上的碑帖,很多寫法都保有彈性空間,而不是以標楷作為絕對的標準。一旦全面用印刷字的標準來要求孩童,寫字 和快樂的距離勢必非常遙遠。
這幾年,硬筆書法教育或是硬筆字教育被更多人重視,也有越來越多的硬筆書法比賽,不少國中、國小老師利用課餘的時間自編教材,指導並鼓勵學生,實在令人敬佩。在此,我也想做些嘗試,分別挑出南 一、翰林、康軒三家出版社的一、三、五年級第一課的生字,以鷹架 式描紅、間隔描紅,讓對於字型不夠熟悉的孩童們,有循序漸進且更友善的輔助。
希望這些嘗試,可以發揮拋磚引玉的效用,讓日後有更多親師生更加注重手寫教育這個區塊。
[ 描紅使用說明 ]
- 鷹架式描紅:從描整個字,慢慢進步到描局部並「補完剩餘筆畫」,有助於將剛描的部分,以臨寫的方式或憑記憶完成該字。
- 間隔描紅:描完一個字,趁記憶猶新、手感猶在,馬上自己寫一遍,印象會更深刻。